高山小巨人— 塔黄,你是如此地让人欢喜又让人忧伤。
终于,
我坐在了塔黄的身边。
第一次如此地亲近它。
以前只是在图片看过,一个藏族男子站在塔黄身边的合影。对于我这对高原植物偏爱的人,从此就一直向往着见到的那一天。上山的路上,在车里,远远的,我就看到了它们高大而挺拔的身姿。一株株、分散矗立在高高的流石滩上,淡淡的黄绿色,给满目荒凉带来了生机。
塔黄 Rheum nobile 蓼科 大黄属高大草本植物。产西藏喜马拉雅山麓及云南西北部。生于海拔4000-4800米高山石滩及湿草地。
塔黄,也被称为高山大黄,它的形态像塔一样。它积攒多年能量仅开一次花,然后结果、散播种子随即完成一次生命轮回。作为顶级的高海拔明星植物,观赏性极高,也是整个冰缘带植物里个头最高的植物。最高能长到3米。
在路边的一棵塔黄旁,彭老师为我们讲解了关于塔黄的植物知识。坐在塔黄身边,仔细观察。基部是它的营养叶,绿色,可进行光合作用,形态似裙摆。细心留意你会发现它的基叶相当粗糙,且呈现出多个角度、多个平面,这样有利于增加它的光合面积,能更有效的转化能量。
塔黄的苞片源于叶,却在演化过程中演变出了新的功能。植物学家通过解剖苞片结构发现,这些像“大白菜”的苞片内并没有叶绿体,也就是说没有办法做光合作用,它存在的意义,就是为了保证植物在严酷的环境下成功的开花结果。
这些淡黄色半透明的苞片可以提高花序内部的温度,加速花序的发育,同时也避免了紫外线对配子体的伤害。互相重叠,将花部器官层层包裹,不仅为花朵、果实造就了一把结实的保护伞,更为被它们吸引来的传粉昆虫提供了一个温暖舒适的活动空间。逐渐向上过渡到塔黄黄色的苞片,因为其内部已没有叶绿素所以并不能进行光合作用,是叶子的一种变态。这些苞片演化出了其他功能—保温,其内部相当于一个温室,中外植物学者把具有这种功能的植物称作—温室植物,类似的植物还有苞叶雪莲。
值得一提的是—塔黄幼苗期其叶片不是鲜绿色而是呈现红色。这种深色可能会给动物带来营养贫瘠的信号,让动物没有食欲,避免动物的啃食,增加自身生存几率。再有一个特质就是塔黄性寒,动物也具有识别野外植物哪些可以吃、好吃,哪些是不适合采食的生存技能,所以它们通常也不会选择采食这样的凉性食物来给自己找麻烦。(记得很多朋友觉得这是大白菜,看过之后你们还要吃吗?
而一旦果实成熟了,苞片即会脱落,干燥的小翅果随风飘扬扩散。当种子飘落进石缝后,冬天降临,皑皑白雪便覆盖了流石滩。来年春天,蛰伏的塔黄种子, 在融化的雪水浸泡下,开始生根萌芽,长出两片子叶,逐步积累养份,如此生长五至六年,才能最终开花结果,完成一次漫长的生命轮回。让根基变得更加牢固并非塔黄战胜恶劣环境的唯一方法,为了适应所处的环境,塔黄在高山这一特殊环境下改变形态和进化出新的特点。正是极端环境砥砺了生命,让塔黄生命的根基更为牢固,也正是塔黄不断的改变着形态甚至是生理结构,才能够扎根在岩石缝中,历经风雨而依然屹立!(行者无疆)
徐波老师说,“喜马拉雅山滋养了极为丰富的植物多样性,如果说有一个家族能够代表喜马拉雅的植物多样性,那可能是杜鹃,或报春,或马先蒿,或龙胆,或紫堇,或绿绒蒿等,如果说有一种植物可以代表喜马拉雅的植物多样性,毫无疑问—塔黄,冰缘带最,最,最高大的植物,具有独特适应结构的温室植物,喜马拉雅山的最,最,最明星,最,最,最巴扎嗨的物种!”
钟蜀黍说,“每一株塔黄都是一个星球,带着自己的小世界,在高原宇宙上流浪。”
都无心吃师傅们的烤肉了,按捺住内心的万分激动,我奋力地爬上了高高的流石滩。顾不得气喘和眼花,踉踉跄跄地,来到了一棵高大的塔黄身边。在它的身边坐下,端详着它的模样,它是那样的孤独却又是如此的安详美好。想到它的生命如此短暂却又如此顽强且淡定从容,让我的心顷刻柔软而忧伤,都不忍去看它,面对孤寂的山谷,一种异样的情感占据心头。
“恍惚间,一种悲戚之感,一种倦怠无力突然出现,河面上光色也暗了下来,光线稍稍有点发暗。还略略有一种听不到声音的感觉,还有一片雾气正在弥漫开来。”(这是杜拉斯《情人》中的一段)那种感觉何其相似。
风霜雨雪、烈日暴晒、极端的恶劣天气,大风来的时候我想人都站不住。(拍照的当会儿竟然还下起了冰雹
而现在,我坐在流石滩上
苍穹之下
我现在只要高高的塔黄
我转山转水来见你
四周暮色苍茫
这是高原上最荒凉的地方
而这是我唯一唯一的抒情
那个在塔黄身边流泪的你
当我回到城市、当我的车行驶在灯红酒绿的街头;内心惶恐的我蓦然抬头,却看见了在夜空中伫立的塔黄,正对我深深地凝望。
end
谢谢彭老师和林森的图片、
行者徐老师及山礼公号的部分文字
要想看塔黄或高山植物
恰逢广东科技出版社《认识中国植物》丛书出版,其中《青藏高原分册》讲述了塔黄等150种高山植物,每种都是颜值爆棚。
喜欢可长按以下二维码购买
若不去高原,怎知祖国的野花有多美?